当前位置: 净水设备 >> 净水设备前景 >> 加快建设更惠民更优质更绿色的城乡配套
“逢年过节不堵车了,我们的农产品外销也更顺畅了!”高后线完成提升改造后,於潜镇绍鲁农场主张明荣感叹,农村公路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真实地发生在生活中。
“改造后出来的水质确实好多了。”今年春天,新建的污水处理终端被油菜花包围着,绿意中,淳安县大墅镇凤山村党支部书记胡青田喃喃赞叹。
“以后不用担心回来没地方停车了。”家在临平梅堰小区的江大伯去年底从女儿家回来后,欣喜地发现小区路面拓宽了,一车一位,有序停放。
从路网建设,到供排水、污水治理、电力设施建设,再到停车场库开辟、地下空间利用。走在共同富裕的大道上,杭州城乡配套设施建设、体系搭建,也伴随着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不断探索,不断跋涉。而这些关乎生活最细微角落的共富场景,似乎映射着城市化进程中,杭州始终如一的变化:城与乡的距离正在缩小,人与幸福的距离正被拉近。
更广阔、更密集、更立体的路网架设全域提升共富速度
6月,莫干山路提升改造工程主线高架正式通车,这对构建城北区域快速路网体系、提升大城北区块交通服务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几天后,风情快速路主线高架也正式通车。
一南一北两条快速路短时间内连续贯通,推动了全市主次干道路网的升级完善,也转化为市民可感的幸福感。家住良渚、工作在莫干山路的冯萍,去中心城区的时间,少了30分钟。萧山湘湖家园业主吴吉超估算,如今通勤时间减少了三分之一。
共同富裕,交通先行。在年年底,杭州快速路总里程仅为公里,从年中河高架通车算起,花了19年时间。而从年至今,杭州快速路总里程已达公里……数据背后,一个互联互通交通“大动脉”、织密织精城乡“微循环”的路网建设路径,正逐渐清晰。
上塘高架延伸段
在城市,路网建设以“拥江发展”主轴全域推进,沿“东整、南启、西优、北建、中塑”战略不断扩面;从轨道交通,到隧道、地面道路、高架路,路网纵深立体迭代,与城市空间优化、产业发展支撑、城市交通拥堵缓解等发展需求紧紧捆绑。
作为主城区连接大江东最便捷的快速通道——江东大道已经开始“扫尾”;迈向城西,三墩互通改建工程主线桥梁贯通,八条互通匝道、四个方向都可自由通行的“大涡轮”成型,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策源地地位更加巩固;一路向北,望梅高架路二期、东湖高架路二期全面建成,助推大城北重要窗口快速蝶变……
而在乡村,路网建设“返璞归真”,在全域一体化融合发展的主题下,伴随着农村公路提升改造,家门口的品质路,带动了生产、生活、生态各方面优化,成了推动资源全域流通、激发美丽乡村建设的一把“金钥匙”。
连接建德下涯镇下涯村与杨村桥镇岱头村的下岱线,5年前响应全省“四边三化”行动,开启了农村公路改造,一条双车道的三级公路代替了原本的水泥断头路,沿线湿地和花海景观把这里也变成了“网红路”,吸引了不少人驱车前来。而在临平塘栖,村道与省道、高速相接,打通了“陆上经脉”。“现在路宽了,一辆卡车一次就可以装一万多斤茭白,从田里到仓库也从原来的半个小时缩短到了15分钟。”茭白种植户姚金海说。
路通了,共富的思路打通了,城乡间的梗阻也被一点点破除。“十四五”期间,伴随着全市各重点道路建设向既定目标奋力冲刺,杭州将新建道路公里,将重点构建与城市空间结构相适应的快速路网体系,全面构建开放立体、快捷高效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综合交通网络;在乡村,全市预计投资40亿元,扎实推进农村公路高品质提升改造、联村联网公路工程等项目,实现乡乡都有美丽公路。
更充足、更均衡、更绿色的水电供管不断补足共富养分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杭州绿色发展的生态基底,更是检验探索共富成色的一面镜子。
过去水务产业以行政区域为界、规划割裂独立、设施资源分散、条块分割经营的困境,如幽灵一般与杭州版图不断伸展如影随形。年,杭州开始实施水务一体化改革,助力杭州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截至目前,市区改革样板初显成效,“各自为政”变成规划布局统一、资源调配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管理政策统一的“一盘棋”,现代化配供水格局自此展开。而随着范围覆盖全市域的《杭州市供排水专项(一体化)规划(-年)》的编制,均衡提高城乡饮用水品质、重点加强跨区域的重大水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成为水务一体化下一步发展的共富方向。
配供水体系“化繁为简”,面对人口拔节生长的杭州,如何“开源”成了迈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一个“甜蜜的烦恼”。
年9月29日,杭州市第二水源千岛湖配供水工程正式通水。杭州市城市供水格局从以钱塘江为主的单一水源供应,转变为千岛湖、钱塘江等多水源供水格局。
去年初夏,千岛湖配供水工程重要组成部分——闲林水厂投入试运行,惠及余万市民,与市区内的清泰、南星、祥符、九溪、赤山埠、滨江等水厂形成互补,开启了杭州主城区七大水厂分散式点状供水新格局。
眼下,杭州还在不断丰实“体系集成、供给平衡”的配供水格局,继续以智慧赋能水务管理,提升供水保障能力。而在乡村地区,也开始串联起水库,对乡村难以覆盖的薄弱区域,寻找水源补强。真切回应市委市政府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共富指向。
萧山区义桥镇富春村农污提标改造
“镜子”的另一面,随着新建污水厂建设的推进、管网铺设延伸,也被擦得愈发亮丽。
由此带来的是这几年,杭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显著提升,污水收集能力不断加强。截至今年年初,全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2.8万吨/日,去年,全市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提标改造项目25个,出水主要指标达到Ⅳ类水体标准。
在乡村,由于物理空间和生态系统的截然不同,污水处理工作必须寻求一种新路径。
打通至乡村的“神经末梢”,年底,杭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年起,开始实施农污三年行动,出台了全国首个《技术指南》。今年4月,《杭州市乡村建设条例》列入立法计划,提出要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消减和水资源、氮磷资源的循环利用,并列明了违规的建议处罚。
从提量提质,到定则立法,“十四五”时期,农污工作还将在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升级版的框架内,探索零直排村建设,继续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上向前探索。
全省第一个全地下式的花园式智慧水质净化厂——临平净水厂
而事关民生的另一项事业,也在长期布局中,寻求下一个突破口。
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冒着严寒来到杭州市电力局了解电力供需情况,提出“要让电等发展,不能让发展等电”的殷殷嘱托。
宏图自此开启。年,钱江南岸首座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年,杭州电网负荷首次突破万千瓦;年,杭州建成世界一流配电网示范区;去年7月,±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及其配套工程核准。
迈入“十四五”,在此前的基础上,杭州还将锚定世界一流电网,聚焦全市重点发展区块,进一步完善千伏“四源三环”和千伏“双目双口”骨干网架结构,配合未来社区等建设,合法合规有序推进变电站选址“入公建”“入地下”。
更集中、更多元、更智能的空间结构继续扩充共富势能
目前,杭州市区城镇建设用地82%以上已经建成,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共富的新空间在向上生长的同时,配套设施也在向下扎根,实现城市可持续、集约化发展,成为“十四五”时期杭州城乡建设的新方向。
年,杭州成为第二批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这成了城市“下潜”的开篇。原本埋在地下的电力、通信、燃气、供水等多种管线,全部搬进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这个“宿舍”,集中管理的步伐也开始探索,结合钱江新城二期建设,城东区域的管廊建设实现了率先联网,形成了总长度近20公里的“三横一纵”干线网络。
地下管廊
从实践中提炼理念,年,杭州建立了市政管线“强制入廊”的政策制度,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杭州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制度,明确强制入廊、有偿使用的入廊要求。从“三纵一横”干线,逐渐发展成干支线、缆线三种类型综合管廊有机衔接的地下管廊网络,“十三五”时期,地下综合管廊已建设63.74公里。更多智慧还在不断“加码”,管廊内配备温湿度探测器、氧气传感器、有害气体和积水监测、自动报警和灭火等各种设备,数据实时传入管廊系统的“中枢大脑”——杭州市城市综合管廊监控指挥平台,形成了更为精确的预警分析报告和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置。
对地下空间的探索仍未止步,一个从“廊”升级为“城”的宏图初现。年初,由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主办的第六届“法治政府奖提名奖”获奖名单揭晓。市建委申报的“地下管线、管廊等地下空间管理系列立法”项目获评提名奖。为接下来逐步完善以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公共活动中心等区域为重点的地下空间总体布局,形成“竖向分层、横向贯通、纵向一体”的国际化高水准地下城,重塑城市深度与厚度、打造国土空间立体开发示范区,铺好了制度的坦途。
向空间要发展,还体现在停车场库的提质扩面上。
伴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快速提升,停车场库与居民幸福感息息相关。“十三五”期间,杭州九城区共建成停车位个,市区停车位与车辆保有量比达0.9。
如此多的存量究竟如何发掘?杭州乘着老旧小区改造的东风,“围着”老旧小区重点区域“挖”,在有限的零星出让用地增配公共停车场,在内部有限的空间同步拓展、同步提升,去年建成的公共停车场项目中,有88%的项目围绕居民住宅小区周边而建。
小区的停车位只开掘了空间“富矿”的一半,另一半“藏”在更广阔的公共区域。伴随着轨道交通的拔节生长,杭州已先后建成了20余个换乘型停车场,不少能和地铁直接连通,此外,一系列智能化的“未来停车场”也在钱江新城等地不断涌现。
量更多、质更优,管理上也更智能,目前杭州智慧停车系统平台已汇聚了4余个停车场(点),超过万个泊位信息,这些数据又可以反过来为停车场规划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未来,锚定新能源汽车数量增加这一行业趋势,杭州还将在停车场建设中再加一笔,力争新建停车场库充电设施同步建设到位,引导换电站建设企业开展布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