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净水设备 >> 净水设备前景 >> 观点如何跳出供水发展供水
农村供水工程是一项覆盖所有农村人口的水利工程,农村供水保障不仅事关亿万群众饮水安全,而且关系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我国国情水情复杂,区域差异性大。农村供水要在新的历史起点实现高质量发展,既需要“立足供水发展供水”,更需要“跳出供水发展供水”,用统筹城乡发展的视野、系统的观念、历史的思维来审视农村供水工作,以确保农村供水当前发展不停步,未来发展可持续。
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
1.理论逻辑:农村供水发展的主要矛盾在不断变化
农村供水发展既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以看出,不同条件下,农民对供水需求是不一样的,换言之,农村供水主要矛盾也不相同。
第一层次需求是农民对生存的需求,也就是有水吃,这一需求层次下的供水能力不足和农民能吃上水之间的矛盾就是农村供水的主要矛盾。
第二层次需求是在吃上水基础上,农民对吃好水有了更加迫切需求,农村供水主要矛盾转化为供水质量不好和农民希望吃好水之间的矛盾。
第三层次需求是在解决农民饮水安全基础上,农村供水主要矛盾转化为供水保障程度不高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之间的矛盾。
推动农村供水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就在于矛盾的存在和不断转化,这就是“跳出供水发展供水”的理论逻辑。
2.历史逻辑:农村供水发展史就是一部为民奋斗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供水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重点解决人畜严重缺水问题。
第二阶段为改革开放后至年,中央和地方安排资金,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第三阶段为年至今,中央和地方加大投入,通过实施农村供水系列规划,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
农村供水发展方式和路径必须紧扣时代需求,瞄准群众急需,顺应历史发展规律,不断提升供水标准、质量、服务和保障水平,这是符合历史逻辑的必然选择。
3.现实逻辑:乡村振兴对农村供水提出了新的需求
随着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建设水平、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都会不断改善和提升,对农村供水提出了更高需求,不仅要满足农民生活饮用水需求,也要同时满足改厕、洗浴、环境卫生、乡村旅游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等用水需求。需要进一步提升水量、水质、供水保证率、用水方便程度等供水保障水平,积极稳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供水规模化发展,更好地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好地支撑乡村振兴发展的供水需求。
▲宁夏全力推进“大水源、大水厂、大水网、大连通”建设
认识论和实践路径探析
1.坚持问题导向:农村供水既有历史存量又有发展增量问题
尽管按照现行标准,我国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但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总体仍处于初级阶段,农村供水既有历史存量问题又有发展增量问题。
在历史存量问题方面,我国农村供水工程点多、量大、面广,由于先天投入不足和后天管养不够,现阶段部分地区农村供水还存在水源不稳定、季节性缺水、雨季水质浑浊等问题,以及工程规模总体偏小、规模化供水程度不高、城乡供水差别大、市场融资乏力、先进技术应用不足、用水户参与意识不强等现象;在偏远农村、干旱年份或冰冻、洪水季节,问题更为突出。
在发展增量问题方面,随着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人口会向经济相对较好的城镇、中心村集聚,加上农村产业、环境卫生等用水量需求增加,必然造成现有供水能力不足;其他地区由于人口流出,供水能力过剩,有的甚至因人口整体搬迁造成工程废弃不用。解决这些问题意味着农村供水工程格局需要同步调整,人口聚集地区工程需要提档升级,人口搬出地区需要保持维持性供水。此外,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求农村供水标准不断提升,实现城乡供水同标准、同质量、同管理、同服务。
2.坚持全局视野:农村供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和支撑保障
农村供水是乡村宜居宜业、产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的重要基础,在水量供需平衡分析时,必须立足当前,兼顾长远,考虑当地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及用水需求,按照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中的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等四类村庄,强化水源工程建设和水网联通,优化供水工程布局,推进供水入户,把水网建设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做到农民有水吃、产业有水用、环境有水美、乡村有水韵,做好水安全、水经济、水生态、水文化的乡村振兴水文章。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彝族村民饮上幸福泉
3.坚持系统观念:农村供水发展需要统筹谋划和多要素融合
农村供水保障涉及多任务统筹、多业种协调和多要素保障,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区域规划上,需要考虑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坚持城乡供水统筹,城市管网能延则延,农村管网能并则并,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城乡接合部等地区,更新改造老旧供水设施和管网,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避免城镇和周边农村设置两套供水系统,人为造成二元割据。
在要素融合上,充分利用国家水网和地方水网建设,优先利用江河湖库和引调水等骨干水源作为农村供水水源,推进水源置换,从源头上提升供水保证率。
在工程运行上,统筹供水源头供应、水厂制水保安、服务对象需求、气候环境变化等因素,优化取水、输水、净水、配水等各个环节,做好水资源优化调度和工程优化运行,实现安全供水、节能运行、节水减排。
4.坚持历史思维:农村供水发展既有成功经验又有探索曲折
我国农村供水特点决定了既不能照搬照抄国外供水模式,也不能直接借鉴城市供水模式,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
农村供水工作多年成功实践的最大经验启示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不管有多难,一定要让农民兄弟姐妹喝上放心水,几十年时间,亿万人民群众生活实现了从“水桶”到“水管”的历史跨越,从“挑水吃”到“吃自来水”的嬗变。
最佳工作方式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因势利导,尊重客观规律,顺应群众需求,这是破解农村供水工作的重要密码。但也要清醒看到,部分地区农村供水低水平重复建设、城乡供水二元发展、工程重建轻管、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一直存在,这是今后必须补齐的短板。
5.坚持人民立场:人民是否满意是检验供水成效的根本标准
农村供水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民是农村供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村供水的成败得失要由人民来检验和评判,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标准。农村供水巩固无终点、提升无止境。
实践表明,只有坚持人民至上,践行群众路线,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从最广大农民的需求出发,使农民广泛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农村供水发展真正体现农民的真实意愿,实现工程共建、沟通共情、管理共融、成果共享,才能让群众真正满意,才能保证农村供水成效经得起人民的检验、实践的检验、历史的检验。
▲福建龙岩古田示范点通水
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
1.坚守正确政治观,胸怀“国之大者”
保障农村供水安全事关亿万民生福祉,是“国之大者”。李国英部长强调,确保农村供水安全是水利部的重要责任。
由于我国自然经济条件特别是水资源禀赋区域差异性大,部分农村地区供水还存在一些问题。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配置各种资源和要素,加强农民饮水安全状况和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状况监测排查,加快补齐农村供水工程设施短板,有效防范化解农村供水风险隐患,坚决巩固拓展农村供水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农村供水安全底线。
2.践行协调发展观,补齐设施短板
我国农村供水发展最大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协调是农村供水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协调就是要做好农村供水各项保障要素、影响要素和内部因素之间的协调,促进相关部门发挥合力,指导督促地方把农村供水纳入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局中,通过多部门、跨区域、多要素协调,瞄准解决农村供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促进城乡供水协调发展、区域供水协调发展、农村供水设施建设和乡村建设协调发展、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协调发展,不断优化农村供水工程布局,着力补齐农村供水基础设施短板,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均衡化、人民基本生活水平相当,力争做到虽有城乡供水之别,但无城乡供水之差。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毛家洼平原水库供水厂
3.坚持人民群众观,推动共治共享
在感情投入上,要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
在具体行动上,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深刻认识到平台反映的农村供水问题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
在工作方法上,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供水成效的根本标准;
在查找问题上,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找准工作差距和不足;
在技术路线上,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虚心拜人民为师,推广水源保护、设施防冻等实用办法;
在后期管护上,要利用“水厂开放日”等活动加强宣传引导,让群众增强安全用水和有偿用水意识;
在成果共享上,要把清水龙头通进千家万户,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成果。
4.深化全面改革观,创建长效机制
在新的发展阶段,农村供水主要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解决的方法是全面深化改革。农村供水深化改革目标是完善和健全体制机制,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村供水现代化。
在体制上,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行业部门分割,实现一龙供水管水;在城乡接合部和城郊融合类村庄,要将城市供水管网向周边农村延伸,实现城乡供水统筹发展。
在调控上,要做到两手发力,经济发达地区和规模化供水工程主要依靠市场这只“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小型分散供水工程,则由政府这只“手”承担更多职能,更好体现公平与和谐。
在机制上,关键一招是要建立良性水价机制,不仅可以实现农村供水工程可持续运行,增强农村供水发展内生动力,还能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盘活现有供水设施资产,提升农村供水发展生机活力。
▲湖北宜昌市五峰傅家堰水厂
5.强化技术创新观,推进智慧供水
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要求,以算据、算法、算力为支撑,按照信息化、自动化、智慧化三步走的战略,促进农村供水现代化。
完善信息管理系统,以县为单元,以农村供水工程为对象,对工程属性、行业管理概况等静态数据定期进行采集和更新,健全完善全国农村供水管理信息系统,综合水厂、水源、管网等空间信息,构建农村供水管理一张图,提升决策支持能力。
实施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水位水量、水质、水压、设施设备运行状态等关键参数在线监测和主要制水环节自动控制,提升自动化管理水平。
推进智慧供水系统,结合气象、水文预报预测信息和区域水量供需平衡分析,加强供水全面感知、实时传输、数据分析和智慧应用系统建设,构建数字孪生供水工程,增强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能力,提升风险防控和智慧管理水平。
▲山东济南市莱芜区农村饮水安全调度指挥中心
6.树立长远政绩观,功成不必在我
农村供水发展既要立足当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饮水问题;更要兼顾长远,编制供水中长期战略和发展规划,有序实施。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统筹城乡供水发展,优化农村供水工程布局,工程规模宜大则大,供水管网能延则延。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陷入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建代管的循环。因此,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延续性,科学制定农村供水考核评价指标,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坚定功成不必在我的历史担当和久久为功的革命情怀,才能交出让人民满意的新时代答卷。
来源
《中国水利》年第16期,原题为《关于“跳出供水发展供水”的辩证思考》
作者
胡孟(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农村供水处处长,正高级工程师)
责编
熊璠
音频
焦天(见习)
校对
董林玥(见习)
审核
车小磊
监制
赵洪涛轩玮
投稿入口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