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净水设备 >> 净水设备发展 >> 大奖名单公布这些精彩的影像和文章记录了
2月9日,刺猬公社与快手联合主办的第二届Epoch非虚构故事大赛之春节“还乡手记”主题活动正式启动。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收到了余条短视频作品、篇文图作品,这些作者用自己真实的镜头和笔触记录了这个春节的还乡见闻。
经过评审组评选,获奖作品名单如下:
短视频组
一等奖奖金元
安大大大叔
《爷爷的快板》
二等奖奖金0元
王小樹
《这里》系列作品
SaRoy-Marmalade
《新年,旧味》
三等奖奖金元
柳归巢
《春联》
Gatsby.
《二十年生命中最难以忘怀的春节》
有风Diane
《浔州·寻乡》系列作品
Milkimin
《我的深情有九分》系列作品
文图组
一等奖奖金元
记忆的杯子
《一个女人的夹缝人生》
二等奖奖金0元
胡剑龙
《一个在印度创业的中国记者的回乡手记》
邓飞
《二舅说,搞数字货币能挣五六十万要
买奔驰,被我劝止了》
三等奖奖金元
孙旭阳
《终将有一个春节,我会无乡可返》
张冬萍
《财经女记者:桃花冲的最后一个农民
是我弟弟》
万媛
《没错,我就是那个抛弃了家乡的人》
甘丽华
《这次回家,我作为女儿第一次
被允许独立“上族谱”》
*以上作品公布的署名为快手及简书账号昵称/真实姓名。请获奖作者等待工作人员联系确认。
关于作品
短视频组
扫码看作品
评委嘉宾
陈思诺:快手科技副总裁
张悦:Figure创始人,前《人物》杂志主编
马昌博:视知TV创始人、CEO
1.《爷爷的快板》·安大大大叔
陈思诺:从小孩到游子,从嫌爷爷的快板吵闹到长大了想听但爷爷忘词了,从这个侧面很好表现了还乡主题。
2.《这里》系列作品·王小樹
陈思诺:借着还乡,作者抒发出对家乡、亲人的感情,逻辑清晰,音乐柔美。
张悦:剪辑别致,视角温暖独特。
3.《新年,旧味》·SaRoy-Marmalade
马昌博:有想法,有完成度,有主题。
陈思诺:蒸馒头、做枣糕,作者把家人在春节期间的劳作一一记录,配乐欢快。
4.《春联》·柳归巢
马昌博:短小但是话题集中,表现度高。
陈思诺:各地春节习俗不同,该作品将镜头对准春联的写作,配乐轻盈欢快。
5.《二十年生命中最难以忘怀的春节》·Gatsby.
陈思诺:短短56秒,从父亲病重这个点,几个镜头勾勒出一次难忘的返乡,有亲人在哪里都是家,令人动容。
张悦:纪实素材很准,但叙事详略和展开不足。
6.《浔州·寻乡》系列作品·有风Diane
陈思诺:两分钟的短视频,记录了返乡之路和父亲的手艺,结构清楚,富有感情。
张悦:城镇景象生动有力。
7.《我的深情有九分》系列作品·Milkimin
马昌博:有了不同人物的综述和基本的拍摄感。
文图组
回复「还乡」查看作品
评委嘉宾
叶伟民:资深媒体人,原南方周末特稿编辑
赵涵漠:《人物》杂志执行主编
叶铁桥:刺猬公社创始人、CEO
1.《一个女人的夹缝人生》·记忆的杯子
①片段摘取
等爸爸吃饭回来,侄子还在教训我,一直到哥哥再次打电话,要关门了,侄子才起身下炕。临走时说,做一个有魅力的女人,而不是一个女神经。好好想一想,怎么让自己活得好一些。侄子走后,我虚弱地觉得自己好像病了。晚上,我给爸爸说,我明天再待一天,初六走。爸爸不想让我走,说回来了,就多待几天。以前每次回来,也是这样被骂,那时候,是哥嫂,为婚姻。这一次,被晚辈教训,为前途。从小到大,侄子都是我的至爱。我脑子乱哄哄,觉得自己活不成了。我初七就回到了西安,像一条挨了打的狗,惊惶失措,夹着尾巴逃了回来。一回到西安的窝,就百感交集,情绪失控,大悲恸了一回。以前读《红楼梦》,经常有人说“我原是个没脸的”,现在,我终于知道了,我也是个没脸的。再也没法面对侄子了。以后逢年过节,再不回去了。
②评委点评
叶伟民: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作者用真诚的文字、独立的态度诠释了这句话。中国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文化、观念的分野以世纪计都不为过。但文中对这种观念冲突的交代略停留表面,各自的观念内涵和逻辑还应表达得更加充沛。
赵涵漠:极其被打动,在这许多篇文章中,这一篇或许是情感浓度最高的,把痛苦(并不只是个人的痛苦,也是一种普遍的作为人的痛苦)刻画得十分真实。我们都知道,写情感很容易偏于一种虚弱的表达,但作者通过那些描写、对话,恰恰让情感的表达变得真实,让痛苦深刻地扎进土壤。
叶铁桥:文章故事曲折,但读来极为流畅,把一个大龄未婚女人的痛苦处境写得淋漓尽致。
2.《一个在印度创业的中国记者的回乡手记》·胡剑龙
①片段摘取
在美国那年,我变成了一个时尚的、忠诚的不穿秋裤主义者。母亲得知,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我竟然不穿秋裤,她吓坏了。这两年,我们没为这个少吵,在她看来,“秋裤”维系健康,“婚姻”则是安身立命之处,一样都不可或缺。自从我游历的国家越来越多,母亲对外国的印象越来越抽象,但也越来越具体。在她眼中,外国分两类:必须穿秋裤的和不用穿秋裤的。美国是前一类,印度是后者。无论在“秋裤”还是“婚姻”问题上,按照印度标准,我都是个不折不扣的忤逆子。
②评委点评
叶伟民:异国、乡土、人、科技、执念、团圆、生死、阶层……都有了,视野宽广,观察细腻,阅读有质感和信息增量。但叙事设计上还有改进余地,从湖北乡村到印度,不同文化和时空之间的张力还能表现得更充沛。
赵涵漠:一篇很完整的稿子,写了两个“家乡”,对每一个家乡的描述都很生动,有许多亮眼的细节。唯一的缺点是现在结构上还有一点混乱,蒙太奇手法运用得很多,但精细程度还不够。
叶铁桥:该文作者作为在印度创业的中国记者,面临着激烈的文化和家族观念冲突,作者把这些冲突娓娓道来,让受众获得了非常特别的阅读感受。
3.《二舅说,搞数字货币能挣五六十万要买奔驰,被我劝止了》·邓飞
①片段摘取
二舅初中没毕业,就行走江湖,啥活都干过,现在销售净水设备、黑茶等货品。洗手间里,日用品品牌众多——互联网帮助每一个家庭平等获得信息和商品,城乡差距也在减小。震惊的是,他坐下来,磕磕巴巴给我讲起数字货币,不是比特币,但可以用于他们的货品销售。我诚实告诉他,我没有听懂,我也不懂这个,我需要询问我的伙伴,我也提醒他最好不要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倒不是别的,只是每天做自己把握不住的事情,心里会发虚,这个生命体验不好。他说他今年可能会赚50到60万元。然后,他说拿到钱了,他就去买车,奔驰车。
②评委点评
叶伟民:视野宽阔,文字干净通透,矛盾点也捕捉到位。作者是公益人士,是否集中公益角度来看故土更能发挥优势?
赵涵漠:很喜欢这篇,原因有三。其一自然是作者邓飞老师本人做公益,他如今的事业与故乡、过去的记忆如何结合,成为最吸引人的故事点。其二,与其他稿件比较浅的停留于“见闻”不同,作者更深刻地参与到了家族事务甚至乡村建设之中,稿件的格局也因此更加开阔。其三,写作上有十分文学化的表达,比如“是的,我们把这条河流搞砸了”等等。
叶铁桥:该文文笔流畅,作为前调查记者,看问题的视角很锐利,对家乡和家乡人命运前途的思考也非常深刻。
4.《终将有一个春节,我会无乡可返》·孙旭阳
①片段摘取
母亲虽然也骂父亲傻,可她自己也没幸运到哪里去。不得不再提下我们家那辆电动汽车,前年冬天,母亲不知道中什么邪,非要买一辆电动汽车,我和弟弟以及做汽修的妹夫全体反对,统统无效。据说,母亲之所以中意这辆白色的国产汽车,也是信了店主所说:这辆车原价十二万,因为新能源国家补贴五六万,你只需要六万三就能开走,立马省下五万多。母亲听不进去任何关于电动汽车的坏话,也根本没去打听一下,六万三可以买到一辆什么样的汽油车。“我花我的钱,你们都别管!”她说。从母亲买车到父亲开车,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父母的苍老和无助。他们也想跟上时代,越努力却越是尴尬。
②评委点评
叶伟民:开头的剐蹭事故让人费解,但越往后越让人信服,农村之衰,不在器物,首在人心。
赵涵漠:读后感比较复杂,同意作者有关城市精英对故乡近乎于无理的追求,但如果文章可以让那些家乡人可以更多讲述自身,也许很更好。
叶铁桥:作者文笔极佳,从极为普通的日常小事中,洞察到了时代变化在乡村留下的印记,对家乡的变迁怀抱着悲悯的视角,读来让人慨叹。
5.《财经女记者:桃花冲的最后一个农民是我弟弟》·张冬萍
①片段摘取
农历腊月二十八,母亲的一个电话阻断了我返乡的路:我的弟弟在操作饲料粉碎机的时候,不慎绞断了右手三根手指。这无异于晴天霹雳!医院进行了紧急处置后,联医院。救护车一路鸣着笛,弟弟被立即送进了抢救室。我看到过完年就要满40岁的弟弟,身上还罩着印有“XX饲料”的蓝色大褂,泪水爬满了他的面孔,嘴唇剧烈地颤抖,却哭不出声音来。他就像个孩子似的,眼巴巴地望着医生,满眼都是对失去三根手指的恐惧。直到医生说出“应该能接上”的消息时,他才放声哭声来,边哭边大声叫我弟媳妇的名字:“细平,细平,你听,医生说能接上!他说能接上!”
②评委点评
叶伟民:文字真诚,感人,主人公的命运和背后的现实相映,撕开人与乡村命运真实的一角。建议多些描写,减少叙述,让场景和对话直逼人心,这个题材合适。
赵涵漠:对于一篇作品来说,最关键的一点在于能否成功塑造人物形象。无疑,这篇塑造出了丰沛的弟弟(特别是在姐姐的衬托下),那不是其他作品中更多见的钝感的农民形象,而是一个在生活中富于情趣、真心热爱农事的农民。而这个农民越是在自己的生活中感到愉快,此后他的悲剧(一方面来自于农活事故造成的残障,一方面来自于农村本身的萧条)就越发让人感到叹息。遗憾的是,最后的小标题不好,形象立住了,但文气未能支撑全篇。
叶铁桥:作者的弟弟不是一个人,在她弟弟身上能看到很多中国农民的影子,他们播撒在广袤的田野上,挣扎于现实的困境中,生存境遇让人叹息。缺陷是结构上有不完美。
6.《没错,我就是那个抛弃了家乡的人》·万媛
①片段摘取
我痛得全身都发抖了,心里那般压抑了不知道多久的屈辱跟愤怒如潮水般直涌入脑,脑子里嗡嗡直响,脸上烫得好象要爆炸了一样。我不假思索,抄起脚边的长凳,照着她的脸就砸了下去。她可能完全没想到我会还手,一时竟震惊到完全不知道走开,凳子的一头结结实实地扑在她的面门上。她反射性地用手捂住眼睛,大哭,连呼:“好痛,少勇,少文,你们在哪?”少勇少文就是在班上她的堂兄弟,听到清莲的呼救声,一阵风地跑过来了。我见势不对,刚准备跑,少勇一拳砸在我的鼻子上,鼻血直流,少文一脚把我踢倒在地。我迅速蜷起身子,准备迎接接下来的狂拳暴腿。还好老师及时赶过来,喝止了围上来的他们,把我从地上扯了起来,医院。
②评委点评
叶伟民:残酷的乡村暴力现实,春节期间的张扣扣案让人重新注意这个问题,此文提供了更鲜活、常态的视角。
赵涵漠:如果仅看开头的抒情,并不会想到这是一篇这样惊心动魄的文章——可见抒情应该尽可能地被克制、压缩。由于一棵大槐树而引发的绵延数年的残酷战争,令人想到苏童的小说。
叶铁桥:作者对幼年的回忆如照相机一般清晰和精准,而且文字是乐观和包容的,愿意跟过去和解。正因为这种心态,所以行文从容。
7.《这次回家,我作为女儿第一次被允许独立“上族谱”》·甘丽华
①片段摘取
作为女儿,我当然不在受邀返乡之列。接谱这样的大事只有男丁才能参与,甚至当天中午聚餐的厨师也只能由男丁担任。但变化总是有的。在这次修族谱中,女儿第一次被允许独立“上族谱”:以前的老谱里,女儿只会出现在其父亲的名下,新修的谱里,女儿也有独立的一栏,既介绍其“来处”—如其祖其父,也会说明其“去向”—嫁至何地何人,男女平等了。“曾祖:呈柏,祖父:祥学,父亲:齐良。本世派名:四二世丽华昌。本人行传:齐良公长女,于一九七九年二月十日寅时生,博士学位,适河南南阳李氏。”看着族谱上属于我的这短短五十六字,心中突然有种莫名的触动。
②评委点评
叶伟民:主题有一定社会学意义,但对主题的叙述和挖掘不够,虽然是重男轻女的问题,但“族谱”是文眼,应全力围绕展开。
赵涵漠:对于乡村的性别歧视有着相当深入且直观的描写。但为什么女性突然可以独立上族谱?这其中经过了哪些周折?又是哪些人提出并推动着这一变化的发生?对于乡村肌理变化的挖掘太仓促了。
叶铁桥:“重男轻女”这一宏大命题,在作者的叙述中展现了出来,有些细节让人过目难忘,遗憾的是文章聚焦不够,场景也有些缺乏。
▼
本次大赛精彩作品纷呈,除了获奖作品外,还有下面30余篇作品也极为优秀,读来让人倍感精彩(排名不分先后)。
叶同学《留德女博士生和德国男友的还乡手记:近乡情更怯》司徒格子《学林的母校》杨晶《大年初一的家庭会议:我们该何处落脚?》李辰夕《大年三十,作伴精神科医护人员|走访札记》夏青《这是我的家乡:微商、现金贷、比特币一个都没少》九月石《消费升级中的家乡》小太阳下的乌龟《生男生女不一样,生男将来没对象》白洪谭《米返乡》邓小燕《“新时代”重庆都市拓荒者的故事》王磊光《最后的凝眸:寻找第一代农民工》韩燕勇《彩礼的前世今生》小铁《修了八车道的村庄,依然在惩罚离异的女人》慢丫《被遗忘的家乡》山上石头《一个教师的返乡手记》刘文正《逃离小刘庄》煜言者《第一代打工者的南渡北归》罗芊《爷爷的潮州话》小鱼《不是年味淡了,而是日子好了!》王勇民《一个大学生的春节返乡笔记——也许未来我会和家乡和解》shatan《个体户的没落》叶响铃《一个城市媳妇对农村婆婆的告白》胖肉汉堡包《从此他乡作故乡:婚后的第一年春节》高哈哈《回家过年是刑满释放的解脱。》鸣凤乔《乡情浓,亲情浓,逢年过节情更浓》女钢铁侠《城市里的渔船》苏羽Loner《忽梦少年事,归来忆故人》何殊我《为了追求爱情,他假戏真做举起了农药瓶》袁钰菲《快手流行的小城》蚂蚁虫《回乡印象之Y市:五线小城如大都市郊区,基础尚可机会欠缺》刘姝曼《寻找“老家”》奥布里《第二十五个征收户》焦兜啦《东北故事:无关魔幻,只有平凡现实》青岛小马《故乡总有一些东西值得一生铭记》右手江南《春节乡村见闻:喝酒、相亲、祭祖……》铁盒小兵《#调查发现#立春了,但愿往后的春节不会太冷》
重点声明
1、参赛作品严禁虚构、剽窃或抄袭,一旦发现将取消参赛资格。公示期结束后,获奖作品如被发现虚构、剽窃或抄袭,所获奖项/奖金也将被追回,由此带来的一切后果由参赛者本人承担。主办方保留对作品真实性的核查权利。
2、奖金在获奖结果公布后由主办方保留20天,以备审查。
3、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活动发起
主办方:刺猬公社
联合主办:快手短视频
特别支持:简书
合作媒体:每日人物咋整PingWest品玩
新周刊第一财经周刊芽木新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