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净水设备 >> 净水设备发展 >> 几千万进口的核磁共振仪,为何永远不能关机
开头
售价几千万的核磁共振仪,一旦开机就永远不能关机,除非坏了出事故要维修,因为关一次机就要花费60万。为啥需要这么贵?
核磁共振仪
医院里面的核磁共振仪,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是给患者做影像检查的。
它可以利用强大的磁场,让患者身体里的氢原子产生运动,从而接收这期间的电磁波信号,最终给身体内部画像。
但是这玩意吧,通常需要保持持续运行,也就是从不关机,除非遇到了不可抗力,比如机器坏了要维修。
因为它里面的磁场是超导体产生的,这个磁场是充磁进去的,只有维持低温超导态,磁场才能保持正常工作,而这个低温是靠足够的液氦来控制的。
如果不小心关机,里面液氦就会没有了,重新装液氦的价格非常贵,每升液氦就要-元,一共要装0升,换句话说就要40万到60万。
不仅如此,里面的相关零件组件在突然关机的状态下,很容易出现损坏,如果坏了不好意思,又要花钱。
而且一旦失去超导环境,里面循环巨大电流的电路就有了电阻,瞬间释放很大热量,而热量就会把内部的液氦全部蒸发掉,超导环境无疑就被破坏了。
更重要的是,当机器重新开机后,并不是说液氦充满了,马上就能使用。
而是需要等上好几天让机器内部的磁力性能,慢慢上升到原先的水平才可以,医院带了不少的损失。
要知道核磁共振仪少开一天,医院就要损失好几万。别不信?来给大家粗略算算吧。
如果按照每人检查一次块,一台机器一天差不多能做40个人,那么一天也有元,一年下来收入就是万。
终医院,医生就让你做核磁共振检查了吧,以后的大趋势就是光脚气也得做个核磁共振,感冒最少最3次,如果拉肚子没有5次,医院啊。
制造难点
医院的核磁共振仪设备来自哪里?不好意思,大部分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这玩意制造很难吗?为啥国内做不出来?
核磁共振仪有很多的部件组成,但最难的部分还是磁体。而想要制造高品质的磁体,需要多种材料和技术的协同工作。
首先需要使用高品质的磁性材料,如超导体,它用来制造磁体的线圈。超导体必须具有高的临界电流密度,以确保在高磁场下的超导性能。
其次,还需要精确的加工工艺和装配技术,以确保磁体能够稳定地工作,并且能够承受极端的温度和压力。
此外,磁体的设计和制造也需要考虑许多其他因素,如磁体的形状和尺寸、磁场的均匀性、磁场的稳定性等等。
总之,核磁共振仪是一种高度精密的仪器,其制造过程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复杂的技术工艺才行。
医院里常见的核磁共振有1.5T和3.0T两类,这里的T是磁场强度的单位,中文叫特斯拉。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分辨率越高的仪器就需要强度越大的磁场,场强越大,获得的图片越清晰,所以3.0T的肯定要比1.5T的要清楚。一般需要发现更加细微的病灶一类就需要3.0T。
其中1.5T的产生的磁场强度有多大?是地球磁场的5万倍,是不是挺吓人的。
如此强大的磁场,旋转一圈就能穿透人的身体内部,看到人体骨骼、血管、神经正在发生的变化。但它并没有任何的放射性,所以不用担心这样的检查对人体有什么危险。
我们平时干活,如果不小心将一个扳手吸到核磁共振仪上,那就跟焊上去了没啥区别,想要停机去拿下?拜托,可千万别这么做。
一个磁体里面有大约0升液氦,制冷机停机,梯度线圈断电,很快这些液氦就会蒸发,液体变气体体积扩大倍,当时就爆炸。
而且里面都是低温液体,零下摄氏度,那就成重大事故啦。正确的办法是降场降磁,缓慢蒸发大约20到升的液氦,同时辅以外力,才能把扳手拿下。
然后再补液氦重新励磁,大概也就是升液氦,费用就得万把块钱,然后磁体外壳表面修复,重新励磁,预计费用会在十万以内的。
但就算扳手能拔下来,也会对磁场的均匀性造成很大影响,对后面的数据采集效率和图像质量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正因如此,它的技术难度大,成本高。一台1.5T的核磁共振仪,光磁体的造价就占总成本的30%~40%,3.0T的仪器磁体更是占总成本的50%~60%。
除了磁体系统以外,用于产生和接收射频信号的射频线圈、线圈和样品之间的连接器以及计算机图像重建系统等等,这些技术难度也非常高,都是科技含量很高的尖端产品。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进口近千亿美元仪器设备,仅次于石油和半导体。以核磁共振仪为例,一直被西门子、通用电气、飞利浦三巨头垄断。
毫不夸张的说,中国每年上万亿的科研固定资产投资,60%用于进口设备,而这些统统流入外国公司腰包。
医院中常见的核磁共振仪价格,大概是在万人民币到3,万之间。而这还仅仅是裸机的价格,像什么日常的维护,电费等等也绝对是很大的一笔开销。
好的消息是,过去我们一直依赖进口国外的核磁共振仪,现在诸如联影医疗、朗润医疗、东软医疗、鑫高益医疗等国内医疗企业,也可以制造出国产设备。
比如它们的1.5T设备,跟国外产品性能不相上下,医院日常检查需要。
至于3.0T方面,虽然联影医疗也制造出来3.0T探索磁共振,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结尾
有差距这是好事,会更加激励我们不断的优化改进。国产医疗器械方面,如果直接一步到位买进口的,确实省时省力省脑。
但诸位想一想,如果哪一天,老外与我国进行科技战,我们却连手中的枪,都是对手造的,这将会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所以要想改变这个局面,必须打造自己的品牌,国产之路还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