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净水设备 >> 净水设备资源 >> 推进教育公平,共享优质教育菏泽市教育
教育扶贫
全面改薄,让农村学校的孩子也能上舞蹈课
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
劳动课进课堂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我市不断加大教师招聘力度,开足开齐了音体美劳课
东明县沙窝镇二号村台的孩子在尚庄社区尚庄小学上体育课
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绿水田野间,最美的是校园
菏泽大地,秋意浓浓,硕果累累。在东明县黄河滩区沙窝镇二号村台尚庄小学,整洁的教室内,孩子们聚精会神,书声琅琅;宽阔的操场上,孩子们奔跑跳跃,生机勃勃。
目前,东明县24个村台和1个外迁社区全部配套建设省级标准的学校,“黑屋子、土台子、泥孩子”的教学环境彻底成了历史。
“这些年来,学校变化很大。农村孩子可以在家门口入学,不再为上学发愁。多媒体投影机、电子白板、录播教室等教学设备都有了,黄河滩区里的孩子也能享受优质教育。”尚庄小学教师韩国禄说。
要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务必把义务教育搞好,确保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
市委、市政府和全市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菏泽的教育特色更加鲜明,取得历史性成就,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
致力于让教育更好更优质
9月19日,牡丹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滨河校区举行揭牌仪式,去年改扩建的牡丹区第二十一中学、第二十二中学都以焕然一新的面貌迎接新生。
这三所学校只是牡丹区新建、改扩建学校的缩影。近五年(-)来,牡丹区共新建、改扩建中小学41所,新增校舍面积61.69万平方米,新增学位5.99万个,新增个班。近五年(-)来,我市共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所,新增校舍面积.52万平方米,新增学位38.93万个,新增个班。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基本消除。
我市大力实施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共计为所学校,个项目,投资.08万元,购置53.92万(台件套)设施设备,包括音乐、美术、体育、实验、理化生等教学仪器设备,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学生桌凳、智慧黑板、电子白板、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保障教育信息化建设;恒温净水机、空调等生活设施促进了本市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改善,提高了人民群众满意度。
致力于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为推动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市教育局近年来大力开展强镇筑基行动和强校扩优行动,通过强镇筑基行动和强校扩优行动使我市乡镇驻地学校吸附力进一步增强、义务教育进一步优质均衡发展。
按照“重点突破、梯次建设、全域提升”原则,逐级压实责任,狠抓过程调度,整体推进教育强镇筑基行动。年5月,全市共遴选第二批教育强镇筑基试点镇18个,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省级试点镇7个,市级试点镇41个,县级试点镇63个,三级试点覆盖率达到66.5%。
结合各试点镇实际情况,单县为郭村镇中心西校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15套,约20万元;设施设备修缮约10万元,为中心幼儿园更换多媒体9套。曹县为古营集镇中学新建综合楼一座,在镇驻地建教师周转房一座,并为中学和中心小学操场进行了改扩建。成武为张楼镇驻地学校增配一批音体美设施设备和教学仪器。定陶区投资万元,在冉堌镇中学院内规划建设了.5平方米的教师周转宿舍。为强化对试点乡镇的教研指导帮扶力度,实行联合教研和市县教研包保责任制度,指导乡镇驻地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和课程研发等。5月30日至6月2日,市教育局组织部分小学及初中优秀教师,赴陈集、吴店、沙土和吕陵四个乡镇10所中小学,开展连续四天的“强镇筑基,送课助研”活动,活动涉及12门学科,共送课45节,参与教师余人。通过教研帮扶活动,充分发挥了名师示范引领和帮扶作用,促进了城乡间教师沟通交流,较好地实现中心辐射、多校联动、名师带动和整体提高的预期效果。
年,我市聚焦城乡、校际教育差距,积极完善集团化办学机制,统筹学校间干部配备,推动优秀教师交流,完善联合教研制度,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强化优质学校的带动作用,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施“强镇筑基”行动和“强校扩优”计划,用好集团、托管、联盟等办学模式,逐步缩小城乡与校际差距。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坚持市域指导、以县为主,鼓励优质学校采用“1+N”托管、挂牌、办分校等模式,实行“一长多校”等管理办法,吸纳发展中学校组建教育集团,形成较为紧密的结对办学关系。每个教育集团的成员学校以不超过6个为宜。目前已成立教育集团33个。建设学校结对联盟。对于不具备集团化办学条件的,可以优质学校为核心,建立城乡间、校际间联盟型的友好结对关系,开展传帮带活动。重点向黄河滩区脱贫迁建乡村、贫困乡村学校倾斜。目前,我市已有教育联盟校27个,教学共同体15个。
致力于让每个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
李嘉就读于定陶区山大附中实验学校初二年级4班。父亲车祸去世后,她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针对李嘉的情况,定陶区教体局从年开始资助,上小学时每年元,上初中时每年元,同时为她争取爱心人士的捐助,学校还免除了相应的伙食费。定陶区今年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次,资助总额.06万元。
市教育局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扎实推进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应用和数据质量全面提升。年春季学期,全市共为18.05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资助资金.72万元。其中,为名市直高中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3万元;为名市直中职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万元。
致力于中职学校专业设置进行优化调整
单县入选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市县,2所学校入选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项目,4个专业入选省级特色化专业建设项目。结合我市经济发展需求及产业体系,对中职学校专业设置进行优化调整,新增加专业1个,撤销专业布点7个,新增专业布点64个。
致力于教师队伍建设
我市采取多种形式招聘、引进教师,定期开展培训、教学能手比赛等,不断壮大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养,推动了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充分利用省、市相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市教育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招聘教师方式,如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安置公费师范生、备案制招聘、人才回流、政府购买服务等。为吸引优秀人才,将中小学引进高层次人才条件放宽至省属重点师范院校,对于取得普通高等院校师范类专业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并获省级师范类优秀毕业生或省级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的,也纳入引才范围。年以来,按照“有编即补、退一补一”的原则,及时补充教师,全市共补充中小学教师2万余人,其中年共招聘教师4人、年人、年人、年人、年、年人,年计划招聘人,极大改善了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结构性缺编问题。
近五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市、县、校三级培训体系,采取线上线下、外出研修、挂职学习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共培训教师近35万多人次;认真实施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工程,五年来培养菏泽名师51人、菏泽名校长45人,遴选名师培养对象52人、名校长培养对象32人。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升中小学教师业务素养,近五年来,我市坚持每2年开展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共评选市级优质课节;开展2次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共培养市教学能手名。组织省市教学能手、优质课获得者开展“送教助研”活动30余场次,覆盖全部县区重点乡镇小学、初中学校,引领了我市青年教师的成长,打造了高水平师资队伍。
一项项政策、一组组数据,是教育公平的阳光洒向菏泽大地的印记。而这背后,是一个个家庭命运的改变,一张张孩子的笑脸。
“小区就有幼儿园,收费低,孩子也教得好。把娃娃放在这里,我很放心。”家住鲁西新区中南世纪锦城的李丽说。近年来,幼有所育不断取得新进展,我市大力发展公办园,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落实政府投入为主、家庭合理分担、其他多渠道筹措经费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能有机会进入大学学习,我很幸运。我想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通过高考进入山东农业大学的王放(化名)说,年,他成武一中毕业参加高考,市教育局考虑他患有脑瘫,行动不便,口齿不清,视力听力也不及常人,为他设置了只有一个考生的“特殊考场”。允许听力残疾考生佩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为盲人考生研制盲文试卷、在高考研考中设立残疾学生单考单招项目……一系列举措,让残疾学生拥有了追逐梦想的机会。
“住进教师周转宿舍,不仅生活上舒心,教学上也更安心,幸福感满满。”牡丹区吴店镇中学教师张杰说。近五年(-)来,我市共建设教师周转宿舍项目70个,新增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建设周转宿舍套。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把发展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边远艰苦地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解决乡村教师吃住问题,努力为乡村教师队伍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活环境。从提高生活待遇到城乡教师流动,从职称评聘倾斜到建立荣誉制度,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不断增强,“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基本形成。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我市教育事业正阔步前行。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张红艳通讯员曾繁阁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