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设备

久久为功水渐清人民眼长江经济带生态环

发布时间:2023/4/20 1:24:04   
北京中医白癜风怎么样 http://m.39.net/pf/a_4513684.html

四川成都红星桥旁锦江河畔,泡桐花绽放,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观赏。高寒摄(人民视觉)

成都双流区黄龙溪码头。

检修人员在成都锦江区经天西路开展雨污管网内窥检测。资料图片

双流区永安镇锦江段,河道保洁人员在河面上打捞杂物。李向雨摄(人民视觉)

引子

在年11月召开的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四川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专门向习近平总书记报告:“黄龙溪国控断面水质已提升到三类。”

“正在逐年好转。”习近平总书记点点头,表示肯定。

在年1月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年4月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都提到了府河成都段黄龙溪的污染问题,强调要总体谋划、久久为功。

黄龙溪国控断面20年来首次达到三类水质,是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的一个缩影。

流经成都大部分区(市、县)的锦江,是成都人民的母亲河,其上游两大支流府河、南河穿城而过,然后汇合流向长江一级支流——岷江。作为锦江流出成都的出境地,黄龙溪国控断面总体水质在年以前的近20年处于五类和劣五类。

近年来,四川省和成都市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推动截污、清淤、补水同向发力,并采取景观提升、长效管理等措施,持续推进锦江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久久为功,黄龙溪断面水质在年实现了达标,岷江流域国控断面首次实现全面达标。

管理渐成体系

“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深入推进,构建覆盖污水收集、处理等系统管理体系;推动河长制全面见效,名河长一年巡河逾万人次,发现并解决问题近1.3万个

雨倾盆而下,急促的报修电话丁零作响。成都一家市政工程公司技术员陈隆利落地拎起工具箱,驱车直奔污水冒溢点,迅即封堵完成漏污点,一个多小时就排除了管线故障。

“这是最近的一次抢险,要是搁两年多前,一个多小时很难做到。”陈隆记忆犹新的是年9月的一次抢险——因排水压力突然增大,成都市金牛区西体北路排污管线突发故障,污水从井盖中喷涌而出。此处距锦江直线距离仅米,污水溢出后直流入河。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陈隆扒开窨井盖,可眼前的排污管线错综交织,检修一时无从下手,只得先调度灌装车抽取污水。

“多米长的街面,地下排污管线有10多根,分别归4个部门管理。”陈隆不禁皱起眉头,单是找分管单位要布线图纸就打了10多通电话。大费周折把各单位的勘测人员请到现场,商量维修方案时又因责任不清难以达成共识,其间接到附近居民多个投诉电话。

“‘九龙治水’的多头管理,制约着排污管网的完善和污水处理等。”成都市水务局副局长龚志彬告诉记者,曾经,参与成都地下排污管网管理的部门有14个。同一区域的各类排污管网,可能分属市和区县两级水务、住建、生态环境等多个部门管理,即便是同一根排污管道,也存在“区水务局管这条街,市住建局管下条街”的情况。

如何创新流域治理模式,改变“九龙治水”?年,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成都深化“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对全域供水、排水、净水、治水实施闭环管理,构建覆盖水源地、水厂、用水户、排水户、污水收集、城市排涝、污水处理等系统管理体系。

一体化改革,使管理责任更清晰,管理效率也更高。“现在遇到管网事故,基本都能在3小时内解决。”陈隆说。

如今的锦江,从省到镇街、村居,河长体系也已全面建立。从“多头管”到“统一管”,河长制优势日益显现。

水畔杨柳摇曳生姿,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镇副镇长罗园园与身后的河岸来了张“同框自拍”,即时上传“智慧巡河”应用程序。作为锦江龙王庙河段的镇级河长,罗园园每10天巡查一次河段,并在“智慧巡河”应用程序上填报河段巡查信息。

龙王庙河段全长约4公里,罗园园全程徒步巡查。有一次,她隐约闻到河道中有异味,便沿雨污排口一路搜寻,发现有农户露天养殖畜禽,导致粪污流入排洪渠道。她立即将情况上报给双流区河长制办公室,工作人员随即到现场规劝整改。

推动河长制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创新管理机制、压实责任是关键。近年来,成都加大河长制工作考核权重,考核结果纳入干部目标考核体系。各区(市、县)一把手都担任其辖区内的锦江河段河长。“市里在各段都设置了监测断面,实行断面水质月通报、季排名。”龚志彬介绍,去年,成都市级监管部门在锦江各个河段新增监测断面73个,监测点位总数达个。

“在17个市设断面基础上,双流区新增34个区设考核断面,每月通报断面水质,排名后两位的镇街党委书记要在区委常委会上作检讨。”双流区水务局工作人员雷琴介绍,双流区在排污口、污水处理设施等区域设置了个重点监管点位,由社区水务员、网格员等担任“点长”,“盯着一‘点’监控,防止污染发生”。

截至目前,成都市、区(市、县)、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共有河长名。去年全市河长巡河超过万人次,发现并解决问题近1.3万个。

治理稳步推进

从完成近公里排污管网检测到污水处理厂提量提标,补齐短板弱项持续改善水质

鱼儿摇尾嬉戏,不时泛起涟漪,这里是红九方沟排水口入锦江水域。这片水域几年前污染严重:年的监测数据显示,不到3公里长的红九方沟,每天约有立方米污水排入锦江。

红九方沟修建于年,排入的污水来源有69处,其中居民院落和沿街商铺错排污水各20处……翻开成都市武侯区水务局副局长周仁波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了上百页。这是他3年前在红九方沟一带走访的调查记录。

年3月,红九方沟整改工程启动,周仁波和街道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设置雨污分流井、铺设排污管道、加强污水收纳……年以来,像红九方沟这样的排污暗渠,成都市先后整治了70多条。

看得见的污水直排口堵住了,看不见的污水“跑冒滴漏”同样坚决杜绝。

在毗邻锦江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片区,记者来到一处工程井道,俯身进入正在检修的排污管道内部。循着手电筒的光束,淤积的污泥四处可见,管壁已锈迹斑斑。这片区域的地下排污管道直径1.6米,蜿蜒交错,总长近12公里。每天近40万人产生的生活污水,经由这些管道输送至污水处理厂。管道腐蚀、堵塞、沉降或变形,都会导致污水渗漏,最终进入锦江。

“治污先收污,治水先治网。完善排污管网,杜绝污水‘跑冒滴漏’,是改善水质的重要着力点。”成都市水务局排水设施管理处处长何剑介绍,去年7月,天府国际生物城片区管道修复工程启动,待修复工作全面完成,预计每年可减少10余吨污水渗漏入河。

年,成都完成对主城区近公里排污管网的检测,从排污管网中清掏出淤堵物约2万吨,平均每公里修复腐蚀、漏水等管道病害17处。

针对制约锦江水质改善达标的短板弱项,成都一一补齐、加强。

近年来,全市各乡镇已基本实现场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但在距离场镇较远的农村,排污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建设不足,生活污水直排和雨污不分现象突出。为此,成都着力推广建设成本较低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

“污水经过一体化处理设施,排放时能达到四类水质。”黄龙溪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水利站站长李思悟告诉记者,建一个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造价2万至5万元,每天能处理50至吨生活污水。目前,全镇建有两家污水处理厂和16个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村村全覆盖。

如今在成都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已近90%。

年,成都市中心城区平均每秒约有30立方米污水进入各大污水处理厂。过去,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地表水五类标准即可排放入河。要实现黄龙溪国控断面三类水质的攻坚目标,必须对污水处理厂实施提量、提标。

“十三五”期间,成都中心城区新增污水处理厂8家,单日新增处理量70万吨,日处理污水达万吨,产能提升近44%。根据规划,成都中心城区未来5年将继续增加46万吨污水日处理产能。

目前,成都日处理达到0吨以上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已全部提高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后达四类水质,可直接作为再生水使用。

“污水处理技术的突破,为提标创造了可能。”走进成都市第六污水处理厂,成都环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排水公司副总经理周季介绍,新建的高密度沉淀池、反硝化滤池等,能进一步降低污水中的总氮及总磷含量。

技术不断升级

强化科技支撑,推动科学治污、精准治污,去年排污管道维护工程量超过以往10年总量,管网单位长度维护成本降低七成左右

看到“管网检修”4个字,家住成都市青羊区玉宇路的刘静不免嘀咕:“又要封路了?”在她的记忆中,每到管网检修,路面大多会被开挖。

然而,距社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201.html

------分隔线----------------------------